何志会,小芝人,今年49岁。初中毕业后,他在家人的指引下,学习木工,不下几年,就成为了一个木工师傅,从此走南闯北。2000年前后,各式洗浴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在大街小巷,因为做工程的缘故,何志会偶尔会光顾一些洗浴中心,而出于自己木工的老本行,他发现洗浴场所的各种木盆、浴盆做工粗糙,如果自己生产出相对精致的木桶、木盆来,说不定市场前景会非常好。想到这一点,何志会一下子心潮澎湃,当年做完工程,他立马回了老家,开始筹建一个木制品加工厂。
2001年,何志会的木制品加工厂终于筹建成功,在经过市场调研后,他开始生产洗脚用的小木盆和洗澡用的浴盆。产品生产出来了,怎样把它推向市场呢?何志会把样品拿到各小区,让人们亲自感受木桶的质量好坏,结果小区居民们都挺喜欢的,于是何志会开始批量制造。
何志会和工人们日夜加工,赶制出了一批产品打算投放市场。但没想到,2002年,突如其来的一场非典,让产品的销量遇到了困难。“为推销产品,我们跑市场,可是那时为了防止人员流动传染疾病,大家都不再往市场这些公共场合跑,里面冷冷清清,人非常少。没有人,我们的产品也就卖不出去,厂子里堆积如山的木盆,那可是我全部的家当,三四十万元的资金投入呀,我当时手足无措了。除了等待,我别无他法。”何志会说。
非典终于过去,何志会也终于度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,2003年,等待了一年多时间后,何志会终于迎来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春天。当时全国生产木桶的企业几乎没有,而小芝镇木工老师傅比较多,加上这边交通便利,发货方便,柏木资源充足,何志会生产的木桶投放市场后很快受到商家的青睐。“那一年,第一次跑市场,就谈了四五十个客户,做了两三百万元产值。”回忆起创业初期的历程,何志会的表情有凝重,有微笑。
初次尝到创业的成功后,何志会充满了希望,对于木桶产业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。他的生产车间里,工人们忙碌生产各式各样的小木盆,这生意红火的景象,让当地很多人羡慕不已,也开始雀雀欲试,2005年,小芝镇生产小木盆的企业一下子增加到了七八家。竞争压力增加、人工工资上涨、原材料涨价……一系列压力也随之而来,何志会又一次陷入了沉思,面对差不多的产品,如何把自家的小木盆推向更大的市场?
“我们只有开拓创新,把好质量关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!”何志会要求每个工人注重细节,讲求工艺,慢慢做产品,同时不断开发创新,做人家没有的产品。何志会有时会整天把自己关在厂子里,琢磨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、开发新产品。
木桶时间用久了,难免会碰到漏水、开裂,何志会想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,后来他们用公母缝把木板与木板粘合起来,这样木桶的各片之间没有缝隙了,就不容易开裂、渗水,这样的工艺延长了木桶的使用寿命,何志会的产品可以用上几十年没问题。质量把好了关,那么如何把它做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呢?何志会又盯住了“打磨”这道关。“打磨不认真,那么木桶表面就非常粗糙;反之则非常光滑。”此外,何志会还在桶底安放上按摩垫、按摩钉,脚踩在上面有按摩作用,可促进脚底的血液循环。
一分汗水,一分收获。2013年,何志会生产的产品中,仅沐浴盆就卖出了3000来个,销量比前一年增加了40%,产值500万元,纯利润达到15%左右。打开市场大门的同时,他的木盆还荣获了中国名优产品称号、连续五年拿到义乌森林博览会金奖。